当前位置:情欲小说>高辣小说>风雨大宋> 第24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3 / 4)

宋朝建立,是太祖掌握后周军事力量的前提下,篡周来的,军队是一切的基础。有军队在,就有大宋的天下在,军队的军阀色彩特别浓厚。而有五代教训,为了防止军队擅自废立,从太祖到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勤从军队独立出来,剥离了将领的人事权和监察权,又彻底废掉高层指挥体系,以营为军队的基本单位。战斗力要素中,至关重要的组织力被废掉了,能打才怪。

现在的禁军,兵员素质不差,武器装备不差,军种比例不差,训练水平也不差,还是职业化的正规军,可就是战争规模一大就输。有什么话说?武将管理、指挥军队的经验,就是一营五百人,再往上就没有本质的区别。带的兵多打大仗,带的兵少就打小仗,战略指挥完全就是空白。

但对于皇帝来说,最可倚靠的力量,恰恰是禁军。这是禁脔,轻易不让大臣插手。

赵祯不是崇文抑武,恰恰相反,他有一种迷一样的心思,想把军权完全交回武将手里。西北用文臣为帅,一是延续真宗时的传统,再一个是没有办法。武将不是没用过,早期的指挥战事的就是武将,败得太过难看了,没有办法才启用了韩琦和范仲淹。

西北为什么败?赵祯的想法跟朝中大臣是不一样的。他认为战斗力不行,是没有良将,国家承平日久,没有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只要有优秀将领,战争结果不是那样。

猛将起于卒伍,这句话是韩非说的,与法家以吏为官一脉相承。可在韩非那个年代,凡为方面之帅的几乎没有符合的。不但是他那个年代,后来的年代也很少。猛将可以起于卒伍,主帅却很难如此,除了一些特例,恰好撞上了,比如岳飞。

赵祯却是认为主帅与猛将没有什么不同,猛将起于卒伍,主帅也该是如此。惟有如此,现在宋朝的军政体制,才能是正确的。禁军将领选拔,士卒是选汰出来的,勇猛者入诸班直或上四军,外放则为各级军官。而后循资,如果有战事,则依军功升迁,正是起于卒伍的标准程序。

狄青符合这些条件,在赵祯眼里是最理想的将帅。狄青能行,以后别人也能行,禁军肯定行。赵祯看重狄青,不是因为个人感情,两人其实没多少交集,重要的是狄青符合赵祯的政治正确。

不管是庞籍还是高若讷,包括韩琦,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不希望狄青任枢密使,此时需要杜中宵的军功,恰巧支持了他而已。

布置

第二日一早,韩琦急急到了经略司内杜中宵指定的指挥厅,却见空荡荡的。时间太早,杜中宵等人还没有过来,只有几个年轻的小军官在布置。

韩琦在沿边三路为帅多年,数路走遍,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布置。

中间一张大桌,前半面是大幅精细地图,后半面则是大小几个沙盘。靠墙壁摆了几把椅子,几个小几,看来是供人休息的地方。正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敌我态势图,尚没有拼接完全,一个不足二十岁的小军官站在椅子上,一点一点向上面对。厅一左一右连着两个小房间,里面摆设大致相同,当中一个巨大的案几,堆满了文书。里面是屏风,案前摆了几张交椅。

韩琦到了桌前,看上面铺的地图。上面线条密密麻麻,看着眼晕。地名倒是认识,只是画成了不同的符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到了前面的沙盘那里,倒是清楚明白,是即将进攻的屈野河一带地形。

看不出个所以然,韩琦转过身来,看挂在墙上敌我态势图。这图倒是简洁明了,上面画出了各个堡寨,主要山脉和河流,大小道路。依然是各种符号,还插了一些不知什么用途的小旗子。

那个小军官从椅子上面下来,转身看见韩琦,急忙叉手行礼。

韩琦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现在这里做什么?”

小军官叉手道:“末将王德兴,本是随州人。家父是本州乡贡进士,数次过不了礼部试,便就在家乡教书为生。经略在本州建营田务,办学校,我自小读书识字,便就进了学校,一直随在军中。”

韩琦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你进学校多少年了?今年多少岁?”

王德兴道:“自进学校时算起,已经五年了,今年二十岁。”

韩琦看王德兴一副娃娃脸,笑道:“你长相年幼,看起来跟个十几岁的娃娃般。我听说营田厢军办的学校,各人所学不同。如姚守信就是学炮,每次成绩最好,上次立了大功。你学的是什么?”

王德兴道:“回相公,末将学的是指挥,一直随在经略身边做事。”

“指挥?这也能学吗?”韩琦饶有兴趣。“你们学指挥的,平时要学些什么?”

王德兴道:“凡是别的科目,都要学一学,虽不深究,却要知道大概。还要学战略指挥、战术指挥和参谋作业,以及后勤、训练、作战等等,科目比别人学的多一些。”

这些名词韩琦大多没有听过,也不知道他们学的什么,有什么用处,便问道:“你现在做什么?”

王德兴道:“挂地图。这些都是参谋作业,依据地理、军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