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欲小说>高辣小说>风雨大宋> 第27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6章(3 / 5)

反了军令。所以河曲路军中,只要违背军令,一定会被追究。只是追究的是指挥官还是监军,那就不好说了。

贾逵违背军令,狄青战后对他的处理,说明了狄青是个优秀的将领,当时的人,后人也都是如此夸赞的。这是事实,但这种矛盾,正说明了军事体制有问题。

涉及到体制,涉及到观念,涉及到理论,矛盾就不像表面那么一片和谐了。凭着军功,没有人敢对杜中宵说什么,其他河曲路将领可就未必。大量抽调河曲路将领和士卒回京,产生了大量的冲突,多次发生调回去的人宁可不做官了,也不去其他军中的事情。此事让皇帝和朝臣极为愤怒,本来调他们回去就是打乱河曲路军队建制,再聚到一起才带兵,岂不反而扩大了河曲路军的势力?最后大部分河曲路回京的人员,都被安排到了军校里,或者到其他军中做教头,不掌握兵权。

这一次到河曲路来的阵容如此大,由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带队,三衙大将参军,原因在这里。京城军校练出来的兵将能打还好,慢慢稀释掉河曲路的兵将,大家和和气气。偏偏张岊撞了大运,一巴掌把朝臣和京城将领打懵了,事情一下就严重起来。

只有河曲路的军队最能打,杜中宵的位置没人敢动。越是这种情况,朝中越是不放心,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在那里。武将们是来学习的,里面夹着一个纯文官的王拱辰,则是来搞清楚原因的。原因搞不清楚,皇帝睡不着觉,朝中大臣无从下手。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不过没有办法,谁让他们不能干的,难道怪自己?河曲路成立之后,杜中宵很少插手军中事务,跟下属刻意拉开距离,没有私交,已经尽力约事自己,还能怎么办?

听提举介绍了情况,狄青道:“经略,如果军校之中,有将领士卒不守纪律,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依军中条例,该如何就如何,一切都有规矩。”

狄青道:“军中士卒本就练的站立、列阵、走路、跑步等等,犯了纪律,让他们多做一些,又算什么惩罚么?不能重惩,将领士卒没有畏惧之心,又怎能军纪严明!”

杜中宵道:“太尉,有一句话,叫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进军营当兵,随时上阵流血,本就应该不怕死。死都不怕,要让他们有什么样的畏惧之心?所谓勇者无惧,军中兵将俱为勇者,军纪用来吓唬他们,完全没有道理吗。人不只是有畏惧之心,还有羞愧之心。军人有很多素质,也有很多本领,惟一不许有的一条,就是卑鄙无耻!再大的本事,犯这一条,军中也不留不下,只能走人了。军纪中除了斩首之外,其余惩罚,最重要的是让将领士卒悔过,而不是让他们畏惧。打几棍就怕,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上阵杀敌呢?所以河曲路军中,还有这里,除了斩首都没有肉刑,军中本就不该有这样的刑罚才是。”

狄青听了,一时怔住,竟不知该怎么回答。自己是勇将出身,因作战勇猛迅速升迁,却从来没想过勇猛只是军中最基本的要求而已。他脱颖而出,不是因为勇猛,而是勇猛带来的胜利和军功。

杜中宵这番话,相当于把现在的军事体制最基本的东西推翻了,一时鸦雀无声。

宋军是从五代延续下来的,视其为政权爪牙,要求的是他们能杀人放火。五代的传统,游手好闲的人从军,天性作乱的人从军,用严酷军纪让他们为皇权效力。水浒中唱的天生爱杀人,正是这个时代对军队理解的写照,跟后世的军队军人完全不同。

时代的碾压

出了步兵学校,气氛有些凝重。杜中宵神情淡然,引着众人向北边的骑兵学校走去。

这事情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朝廷要抽兵抽将,要依河曲路建制整训禁军,自己一句话说,全部遵旨行事。什么都教给他们了,自己练不出兵来,能怪谁去?

到了子城北面,骑兵学校前,见匾额下面,左右合起来是一首诗:“丹心碧血凌云志,铁骑轻敲塞上霜。埋骨何须桑梓地,马蹄踏处是吾乡。”

王拱辰见了,笑道:“经略,怎么骑兵这里,比步兵文雅了许多?”

杜中宵道:“骑兵与步兵不同,更加要求他们能独立作战,能小队作战。说起来,骑兵才与汉唐征讨大漠时的军风相仿。文雅一些,让他们继承前人,重现汉唐之雄风。”

王拱辰道:“经略说的是,骑兵委实是如此。纵横大漠,所向无敌,留下了多少诗篇!”

一边说着,众人一起进了骑兵学校。这里与京城军校差别不大,不过更加注重于小队训练,要求比京城军校严格了许多。京城军校除了炮兵之外,骑兵和步军的训练除了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针对兵种特点和作战风格重点培训。步兵侧重于大军阵,对阵列要求更高,骑兵则注重于小队,对于单兵和少数兵员的合作更加注重。制度上面,骑兵要求不同的士卒相遇,可以临时组织,有一整套的办法。

有了在步兵学校的教训,众人都没有说话,默默从骑兵学校出来。

到了西边,是步兵学校的乙校,训练军官和效用的学校。一到门前,王拱辰看见两边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