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是件儿难得的好东西。值不少钱呢。
&esp;&esp;要不是我看出了真假,这卖家以低价转给我的,我还真不舍得拿下它。
&esp;&esp;至于这一件儿。”
&esp;&esp;关大爷指向这件儿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esp;&esp;说道:“这件儿纹饰,彩绘,技法都对。但是有两点不对。”
&esp;&esp;李守良不大确定的说道:“是胎?接底?还是重烧?”
&esp;&esp;关大爷点点头说道:“行,看来你是真有这个天赋。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元青花的胎是很难模仿的。或者说根本模仿不了。
&esp;&esp;因胎土加工粉碎粗糙,颗粒粗大,胎体致密度差有孔隙,且淘洗草率,所以杂质多,胎体中黑痣多,釉表细小棕眼多。从永宣以后胎质比元代的细致、洁白、且漏胎处出现浓重火石红的现象,比较元代有所减少。烧成后的瓷器胎土外观有滑腻、糯软感。
&esp;&esp;可是麻仓土早在万历初年就已经枯竭,用完。现在景德那边都改用高岭土替代。而没有麻仓土,就没法仿制元青花。
&esp;&esp;可偏偏这件儿内胎确是麻仓土的,这就对上了,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利用了一件明代的器胚,复窑重烧,高仿了这么一件元青花。重烧很好,可技术差了点儿,都能让你看出来了。
&esp;&esp;另一个点就是苏麻离青。他的青料与天然的苏麻离青,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esp;&esp;化学青料比较纯粹,而苏麻离青含有很多杂质,要用化学青料配置成苏麻离青,肯定不会很容易。
&esp;&esp;这样一来,高仿者要想做到面面俱到,就要耗费大量资金。他们高仿就是为了赚钱,怎么会去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esp;&esp;基于此,但是仍然不掩饰这是一件儿,很长见识的东西,难得的高仿。我拿下它也是因为它有意思。”
&esp;&esp;李守良到此,才算是听明白咯,真真是怎么说呢,今儿实在是涨了姿势了。
&esp;&esp;第369章 被盯上了
&esp;&esp;李守良看着这两件儿东西,怎么说呢,无论是这做工外相上,还是技法等等各个方面都很漂亮。在外行人看来,这一看就是上了年代的东西。哪怕看不懂也知道价值不菲。
&esp;&esp;可是在关大爷这样的高手眼里,倒是处处的破绽。李守良这中级的古董鉴定技能,显然也就一般。能让李守良直觉到这两件东西有些地方不对,已经是李守良在鉴定方面有些天赋了。
&esp;&esp;可能还跟‘巧手’天赋有些关系。巧手嘛,上手哪里不对都能让它摸出一二来,古董显然也在列。
&esp;&esp;中级水平,其在钳工这个行当里,也就相当于三、四级工的水平。
&esp;&esp;稀松平常,显然还不能让李守良对这些个东西精通到‘一眼真,一眼假’的地步。
&esp;&esp;关大爷自小就是看着这些好东西长起来的,也是用了几十年,才在自己熟悉的‘地盘’做到这个地步。
&esp;&esp;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还是坚决不敢说自己一定行。
&esp;&esp;关大爷看着李守良一直在那看着这两件东西也不说话。以为李守良是被打击到了。
&esp;&esp;看着这个自己一直带着的小徒弟。尽管没有拜师,也差不多了。而且两人‘因缘际会’,行事风格还很投脾气。还有点忘年交的感觉。
&esp;&esp;亦师亦友,说的就是二人。
&esp;&esp;关大爷先是在心里想了想,遂出声道:“小子,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被打击到了?心里觉得泄气?
&esp;&esp;我告诉你,在你这个年纪。平常又是出生在一个接触不到这些东西的环境里,而且跟着我学这个东西,才学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esp;&esp;就已经能看出这么多来了。这就很厉害了。你啊,可不要妄自菲薄。以后啊,有的是时间学习和认识。
&esp;&esp;我这东西虽然不算多,但是也够你学的。本来不是还想让你韩大爷带着你去宫里看看的吗?
&esp;&esp;结果你韩大爷走的太快。他那些个书倒是给了你了,终究是没人给你指点指点了。不过我在书画上差他一些,别的比他强不少,在我这不怕学不到东西,知道吗?”
&esp;&esp;李守良点点头,他本来也没沮丧之类的心情不好。就是在看着这两件儿东西,尽管都是民国的高手做的,但是这技法仍然很棒。瑕不掩瑜。
&esp;&esp;同时,李守良也有很大的信心。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