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来,扫视下方百多双直愣愣的眼神,终于咬牙展开来,沉声诵读。
&esp;&esp;“朕自即位以来,宵旰沥胆,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祖宗基业交于朕手,朕知责任之重大,万民之所期。故而时时告诫自己,当勤勉辛劳,不得有片刻疏忽之心。然即位六年余,朕虽穷尽心力,却所获甚微。大周国力日衰,国库空虚,民生日益维艰,抱怨之声四起。朕本抱重振大周之心,故而积极推行变革之法,希消弭百年积弊,重塑气象,中兴大周,达富国强兵之望。然新法之行虽有所得,亦有弊端。以至于有夺民之议,百姓怨言困苦之声有之。更有甚者,贼寇乘机作乱,酿成祸端。京东京北之乱,百姓死伤流离,不知其数。每念及此,朕心痛如割,心焦如焚,心急如沸也……”
&esp;&esp;众臣一个个惊愕的聆听着郭冲诵读的话,听到他口中说出的每一句都如雷灌顶,在他们的脑海中轰然炸裂。皇上居然说出这些话来,这简直不可思议。皇上这是怎么了?这不是自曝家丑,自承无能,自损颜面么?皇上宣读这份诏书是什么意思?他不要面子了?朝廷的体统颜面何在?
&esp;&esp;郭冲的声音依旧在继续:“……自大周立国以来,未尝有治下内陆叛乱之事。同历代先皇之英明贤德相比,朕实愧不堪言。朕继位六年,国力每况愈下,并有如此叛乱之事发生,朕有何面目对天下人?今群臣百官乃至天下百姓要求追究责任,朕觉得并不为过。当今之局,确实需要有人出来负责。教匪之乱虽非完全是新法之责,但新法之弊显现,亦是原因之一。新法有弊,非臣子之过,过在朕身上。是朕力推新法,是朕决意变革,所有新法的条款都是朕同意才颁布推行的。朕虽平庸,但却不至于推卸责任。此诏乃朕罪己之诏。朕在此昭告天下,今日局面,皆朕之过。朕一力承责,自省反思,绝不推诿。”
&esp;&esp;罪己诏……!
&esp;&esp;所有人的脑子里都嗡嗡作响,皇上下的是罪己诏啊,这可怎么得了。
&esp;&esp;“皇上!”群臣高呼着跪了下去,有的人开始涕泪横流。皇上下罪己诏,虽然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他自己身上。但他是皇上啊,皇上颜面尽失,皇上承认做错了事,皇上向天下人谢罪,自己这些人的脸上有光么?他们都是辅佐皇上治理天下的臣子啊,皇上的错便是他们的错,便是他们做的不到位,这是个简单之极的逻辑。皇上如此作践自己,他们的心里能好受么?
&esp;&esp;吕中天和杨俊等人也是惊愕万分。他们也万万没想到皇上会这么做。罪己诏的发布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罪己诏是天子最不得已时才会下达的诏书,一般朝廷出了重大变故,政策发生重大的差池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不得已之下才会下达罪己诏。郭冲既爱面子而且性子又强硬,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这么做。仅仅是因为青教之乱便这么做?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esp;&esp;吕中天迅速的思索着皇上此举的用意,他很快便意识到,皇上这么做的目的正是要保护严正肃和方敦孺,保护变法。他将所有的罪过揽在自己身上,正是要消弭所有针对严正肃方敦孺和新法的攻击。如果皇上承认这一切是他的过错,再纠缠下去便是不忠之行,便是对皇上的落井下石了,对皇上发动攻击了。
&esp;&esp;吕中天惊叹于郭冲的作法之高明,这一手虽然自伤八百,但也彻底封住了所有人的嘴,让所有的攻讦都消弭的干干净净。
&esp;&esp;惊愕之余,吕中天看向杨俊,发现杨俊也正惊愕的看着自己。两人目光对视的一瞬间,均明白对方已经明白皇上此举的用意了。
&esp;&esp;谁也想不到,郭冲对新法的支持力度这么大,决心这么大。竟然宁愿下罪己诏,也不肯让方敦孺和严正肃受委屈。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的。当然,这并非仅仅是对方敦孺和严正肃的支持,这是郭冲对于大周中兴的决心。他是将宝压在了变法上,所以才肯这么做。新法确实给他带来了希望,他不愿意看着这希望消失。身为大周君主,他愿意赌上这么一把。
&esp;&esp;方敦孺和严正肃也正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此时此刻,他们才明白昨夜觐见郭冲之时,郭冲躺在床上自言自语说的话。郭冲本想劝说他们听从他的建议,对条例司进行适当的权力结构的调整。希望能够做出些让步能解决目前的危机,平息众臣的愤怒。可是自己两人没有同意,态度极其坚决。皇上应该是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召见自己二人是想做最后的努力。当这努力无法奏效时,他便打定主意要以下罪己诏的方式来揽责。
&esp;&esp;谁说皇上的心是动摇的?皇上此举正是基于对自己两人的极度信任,正是出于对于新法的期待和中兴大周的渴望。他宁愿不顾自己帝王的声誉而下罪己诏,宁愿在青史留下污名,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胸怀。
&esp;&esp;跪在地上的严正肃和方敦孺热泪盈眶。
&esp;&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