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欲小说>高辣小说>秦吏> 第404章 国之大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4章 国之大事(2 / 3)

p;&esp;好在,之后几年,王翦与李牧对上,二人你来我往,谁也占不到便宜。最后王翦靠了一手反间计,使赵相郭开进谗言,杀李牧,秦军才得以轻易灭赵……

&esp;&esp;这样一个人,他是赵人的英雄,却是秦人的仇寇,岂能放任祭祀悼念?

&esp;&esp;所以李斯认为,应该捣毁雁门郡境内所有李牧祠,并按照律令处置祭祀者。

&esp;&esp;“擅兴奇祠者,赀(zi)二甲!”

&esp;&esp;法家认为,重罚是最有效的遏制手段,以宽服民,不如以猛服民。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

&esp;&esp;一通罚款下来,看谁还敢对李牧念念不忘!

&esp;&esp;这时候,一旁的蒙恬却说道:“陛下,臣也听闻此事,一番询问后,当地士卒说,他们祭祀悼念李牧,为的不是他与秦为敌之事,而是敬其为代、雁门抵御匈奴入寇,又怜其被昏君奸臣所害,死状凄惨……”

&esp;&esp;蒙恬自从第一次伐楚战败后,便一直盘桓于云中、雁门,灭代破齐,短暂在朝中为官后,又回到了这里。

&esp;&esp;所以,他比李斯更了解边地情况。

&esp;&esp;“赵武灵王时虽设雁门、云中、九原,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大衰,被秦、燕两面夹击,边境防备松懈,遂给了匈奴机遇。到李牧来雁门做郡守时,云中、九原已陆续废弃,落入匈奴之手,赵国边境已退至善无、平城一线。”

&esp;&esp;“代、雁门地边胡,数被寇,百姓苦不堪言,边将也对匈奴人无计可施,出战则常被匈奴击破,边境人口遭到掳掠,田畜都无法正常进行。直到李牧为将,才一改前法。”

&esp;&esp;李牧的策略,是蒙恬较为欣赏的,他采取的是防守姿态,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长城固守,让匈奴一无所获。几年下来,匈奴以为李牧胆小,殊不知他早就在长城内默默练兵,但一直假装失败,让匈奴越发骄横。

&esp;&esp;最后,李牧让商贾在塞外布下大量牛羊,漫山遍野都是,引诱匈奴前来,却在匈奴人争抢牛羊时,以车千三百乘,骑万三千匹,甲士五万人,徒卒十万的赵国半数兵力击之,大败匈奴十余万骑,单于遁逃,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esp;&esp;之后,李牧又灭襜褴,破东胡,收复了云中、九原。

&esp;&esp;在蒙恬心中,李牧堪比自己的前辈,自己来到代、雁门,接收了赵国边卒,楼烦勇士,将伐匈奴,颇有“继李牧之业”的意思。

&esp;&esp;可这样一位人物,下场又如何?比白起还更为凄惨,白起好歹是横剑自刎,但李牧却做不到。

&esp;&esp;因为按当地老卒的说法,李牧天生残疾,右臂佝偻,无法伸直,一直是左手持刃。甚至在向赵王迁下跪时,右臂够不着地,不得已做了个假肢,以表示对赵王的尊重,却被奸臣郭开说成是暗藏凶器,欲行刺谋反!

&esp;&esp;最后,李牧被赐死时,因右手残疾,拔剑自刎却够不着自己的脖子,最终口衔长剑,把剑顶在柱子上撞柱而亡!

&esp;&esp;蒙恬当年听完李牧的事迹,不由感慨万千,百战百胜的将军,却沦落这般下场,真是令人惋惜。

&esp;&esp;他当然不会想到,历史上的自己,也会有类似的结局……

&esp;&esp;所以在蒙恬眼中,让当地人祭祀李牧,合情合理,并没有太大不妥,若非披着这身官服,他也想一同祭拜李牧。

&esp;&esp;见蒙恬一个小辈在这与自己抢白,李斯难免不快,说道:

&esp;&esp;“蒙将军颇为赞赏李牧啊,不仅效仿他的战法,还想保留他的祠庙,或是他与你都在代北为将的缘故?我听闻,李牧职权极大,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设置官吏,代、雁门的租税都直接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费,蒙将军,这点你可欲效仿?”

&esp;&esp;李斯此言有些诛心了,一旁的中车府令赵高见状,心中暗乐……

&esp;&esp;“臣绝无此意。”

&esp;&esp;蒙恬下拜道:“臣只是觉得,堵不如疏,允许雁门人祭李牧,反而能激起当地人对匈奴同仇敌忾,于来年兵事有利!”

&esp;&esp;李斯依然反对:

&esp;&esp;“陛下,当年,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为王祷告,结果,昭王知晓后,却不但不赏,反罚之二甲,曰:‘非令而擅祷,是爱寡人也。夫爱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与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不如人罚二甲而复与为治!”

&esp;&esp;“如今若有法不依,容许雁门人祭李牧祠,则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