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仙白裳始终无动于衷,不过听说白裳如今在闭关,试图破开仙人境瓶颈。这应该就是白裳没有一起去往倒悬山的原因。没有人会质疑白裳的气魄,因为白裳在一生中,两次投身于剑气长城的城头上,在那边待了将近七十年。
由于徐铉从未出手过,以至于北俱芦洲到现在都不敢确定,此人到底是不是一位剑修,就更不用谈徐铉的本命飞剑是什么光景了。
但是没有人质疑徐铉的年轻十人榜眼位置。
因为徐铉破境先后跻身洞府境,跻身金丹境和元婴境,三大修士门槛,皆有气势恢宏的异象发生。
有人说徐铉其实早就跻身上五境了,只是白裳亲自出手,镇压了全部异象。
而徐铉又是十人当中,最年轻的那个。
比排在第四的黄希,还要年轻三岁。
然后才是太徽剑宗刘景龙。
第五的,是一位女子武夫,如果不算杨凝真,她便是唯一一位登榜的纯粹武夫。
第六的,已经暴毙。师门追查了十数年,都没有什么结果。
第七的,与人在砥砺山一战,两败俱伤,伤及根本,所谓的十人之列,已经名存实亡。
对方是一位敌对门派的年迈元婴剑修,明摆着是要用自己的一条命来,毁去这位年轻天才的大道前程。
既然明知是陷阱,都没能忍住,选择应战,那么这就是下场,大道从来无情。
第八的,便是那位水经山卢仙子。
但是如今又有些传闻,有几位横空出世的山上新人,完全有资格跻身十人之列,甚至名次还不低。
齐景龙翻开一些字帖和画集。
最近他在研究草书字帖上的篆籀笔意和八面出锋。
这就是练剑。
观摩名家画卷上的写意和白描,也是练剑。
读书之时,翻到一句青引嫩苔留鸟篆,也是一份剑意。
齐景龙一直坚信所谓的我讲道理,会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水到渠成。
就像读书读厚再读薄,最终可能只留下点睛之笔的三言两语,却可以伴随终生,受益终身。
并且支撑起一肚子学问的根本道理,如那一座屋子的栋梁与横梁,相互支撑,却不是相互打架,最终道心便如那白玉京,层层递高,高入云海,不但如此,屋子占地还可以扩大,随着掌握的规矩越来越大,所谓有限的自由,便自然而然,无限趋近于绝对的自由。
夜深人静,齐景龙一直在挑灯读书。
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分心。
所幸终究有人不这么觉得。
————
一袭青衫,沿着一条大渎往上游行去。
入秋时分,这天在江湖市井,陈平安突然找了家老字号酒楼,点了一份金字招牌的火锅。
多有江湖豪客在那边大呼痛快,满头大汗,依旧下筷如飞。
其中一位可能是读过书的江湖人,大醉酩酊,没来由说了一句话。
让陈平安多点了一壶酒。
那人说,弱者簇拥在水深火热中的油锅,就是强者桌上下筷的火锅。
陈平安大碗喝酒,觉得宋老前辈说得对,火锅就酒,此间滋味,天下仅有。
思无邪即从容
一老一小两位道士,走在中土神洲的大泽之畔,秋风萧瑟,老道人与弟子说是要见一位故交老友。
年轻弟子也没问到底是谁,境界高不高的,因为没必要。
当年在孤悬海外的那座岛屿,被一位读书人拒之门外。
年轻道士对自己师父的修为,便又有了一些感慨,尤其是得知师父说那读书人不是什么陆地神仙,更不是玉璞境、仙人境和飞升境后,年轻道士原本想要安慰师父几句,只不过一看到师父浑不在意的模样,年轻道士就作罢,如此更好,师父斩妖除魔的本事不济,他这个当弟子的,道法稀烂,好像也情有可原?
后来师父带他登岸中土神洲,去了趟自家师门上宗的中土龙虎山,结果张山峰被师父留在了山脚,年轻道士有些遗憾,不过觉得师父面子应该是不够大,无法带人一起登山,也就没说什么。师父只说这趟登山,是想要与那些黄紫贵人求一件事情,若是成了,张山峰就可以登山了,张山峰便让师父用点心,与那些黄紫贵人们好好说话,别像在自家山头那般混不吝,毕竟自己能不能拜访天师府,就全靠师父了。
老道士说师父办事,有什么不放心的。
年轻道士眼神哀怨,自己在趴地峰修行那么多年,师父你到底办成了什么事?偶尔有些别脉的道人赶来找你老人家谈事情,要么在呼呼大睡,要么就让自己和几位上了岁数的师兄帮忙推脱,久而久之,太霞、白云和指玄三脉的同门道人,还没谈事情呢,见着了自己露面,就立马叹气,转身就走,毫不犹豫。虽说弟子帮师父解忧,天经地义,可弟子次次帮师父挡灾,就说不过去了吧?
老道士登山没多久,就下山了,说事情不成,应该是要害得弟子没办法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