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传旨河南尹韦济,彻查河南府各州县之义仓。”
&esp;&esp;“遵旨。”
&esp;&esp;“再去与太真说一声,她义弟主动提出要去东都任职,不是朕吝于赏赐。”
&esp;&esp;李锡的尸首呢?”
&esp;&esp;“圣人开恩,容他妻子儿女将他送回鲁郡安葬。”
&esp;&esp;“我想送送他。”薛白道。
&esp;&esp;杨国忠下意识摇了摇头,道:“不该招这种祸事。”
&esp;&esp;薛白却还是去了。
&esp;&esp;他之前并没有见过李锡,初次见时看到的已是几个孤儿寡母扶着薄棺。
&esp;&esp;薛白把李白的那篇《颂虞城县令李公》递在李锡的儿子手中。
&esp;&esp;“保存好,等平冤昭雪的一日。”
&esp;&esp;因薛白根本也没能说动李隆基承认是官逼民反,他说的那些话,只能让李隆基认为他诚实,然后派一个诚实的官员去河南道担任底层官员,看看民生,便以为是解决此事了。
&esp;&esp;不提均田制,不提租庸调,不提义仓法……皇帝唯一解决了的,只不过是心里的不痛快罢了。
&esp;&esp;第218章 赐浴
&esp;&esp;华清宫内飞阁流丹,丹楹刻桷。
&esp;&esp;后殿响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声,唱的却是戏曲。
&esp;&esp;“仗、仗、仗法力高,多管事老秃驴他妒恨我夫妻恩爱好……
&esp;&esp;杨玉环正摆动长袖,一回身,见圣人来了。也不再唱,站在那看着他。
&esp;&esp;李隆基心中本是隐隐不悦,对上她的眼,竟发现那双美丽的眼眸里分明带着些笑嗔之意。
&esp;&esp;她依旧显得灵动、鲜明,这让他有些意外。
&esp;&esp;“太真在唱什么?心情不错?”
&esp;&esp;“自然是那夜未演完的《白蛇传》,老秃驴忽变成了真刺客,我可还未听到三郎的点评。”杨玉环哼道:“心情才不好。”
&esp;&esp;“哈哈。”
&esp;&esp;李隆基如往昔一般抚须笑了笑,他喜欢她的称呼,能让他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英姿勃发的三郎。
&esp;&esp;杨玉环给他的感受没变。
&esp;&esp;她绝美,且喜用麝香来保持肤如美玉,加上这天真活泼的鲜明个性,站在那就是个明媚的少女。她大胆泼辣,恃美而骄,打情骂俏似不害怕他的君王威仪。
&esp;&esp;他当然得先是君王,但也要体会到年轻的爱慕感。
&esp;&esp;“三郎不肯来看我,是真忙呢,还是被别的狐狸精勾了魂?”杨玉环没有那样哄他,反而嗔道:“不如都别来了。”
&esp;&esp;“瞧太真说的。”李隆基笑道:“出了这般大的事,朕能不忙吗?你兄弟在为朕办事,一问他便知。”
&esp;&esp;“我懒得管这些,三郎快点评,你是世间第一人,说说我七夕唱得如何?”
&esp;&esp;“好好好。”
&esp;&esp;李隆基十分潇洒地坐下,一时却没马上想起那夜的戏曲。
&esp;&esp;脑中首先想到的是那支迎面而来的弩箭,之后浮现出太子登基、与百官议论先帝时的嘴脸,甚至于追逐着禁苑中的美人,问她们“朕比先皇如何啊?”
&esp;&esp;“望求菩萨来点化,渡我素贞出凡尘……
&esp;&esp;歌声将李隆基从这些情绪中拉了回来,他摇摇手,评价了几句,彼此仿佛都回到了遇刺之前。
&esp;&esp;之所以把整桩案子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为的本就是一切都不要有所改变。
&esp;&esp;但有些事还是得提的,李隆基问道:“你那义弟自请到洛阳任职,朕派人与你说了,你如何说啊?”
&esp;&esp;“我有何好说的?”杨玉环道:“我杨家男丁单薄,认了这么一个义弟,无非是看他前程必不差,盼着往后我人老色衰,他能照拂家中子侄一二。
&esp;&esp;李隆基没顾得上她话里的小钩子,继续着话题,也不知想探究什么。
&esp;&esp;朕想着他那夜护驾有功,该重赏,只是此事不宜大张旗鼓。”
&esp;&esp;“三郎莫非以为我被吓到了?”杨玉环忽展颜一笑,道:“倒真像是水淹金山,虾兵蟹将追逐的那场戏。”
&esp;&esp;李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