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前安排新的官员接替贺兰进明。
&esp;&esp;可事实上,他确实早就知道南霁云与贺兰进明有仇怨,打算让张巡暂时统筹汴、宋之地,兵马钱粮不受掣肘,以应对史思明的进攻。
&esp;&esp;斟酌着如何回答,薛白缓缓应道:“我可以容得下贺兰进明,但不容许有任何人敢耽误平叛。洛阳不能再丢了,这次,我们要把叛乱的影响压到最小,那就得有强权。不听调遣的刺头得除掉,且是以最快的速度除掉。”
&esp;&esp;第517章 定计
&esp;&esp;有时候,薛白面对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颜杲卿、张巡等人,会想到元载说的那些提醒他趁战乱掌握更多私权的话。
&esp;&esp;这些人之所以暂时愿意听从于薛白,是因为相信他是李倩,也因为现在混乱的局势让大唐内部不适合内斗。可事实上他们忠的是大唐,那必然会带来一些掣肘。
&esp;&esp;“张巡给我回信了。”
&esp;&esp;薛白把张巡的信放在桌案上,道:“他认为李祗老成持重,是值得托付的宗室大臣,劝我不可临阵换掉他。”
&esp;&esp;颜真卿道:“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哪怕请太上皇降旨撤换李祗,旁人也会认为是你私心作祟,借机排除异己。史思明已兵抵黄河,眼下断不可如此行事。”
&esp;&esp;“我也撤换不了他。”
&esp;&esp;薛白自知还没这个权力。
&esp;&esp;他如今是雍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大元帅听起来很厉害,一直以来担任此职的只有皇子皇孙,而且都是挂职,实际统兵的是副元帅,还是趁着安史之乱,他才通过个人的手段借此名义掌握了一部分兵权。
&esp;&esp;至于对政务的处置、官员的任命,薛白很多时候是通过他的党羽来实现的。比如颜真卿是宰相,元载此前管着户部,杜有邻则是他放在吏部的摆设。
&esp;&esp;那么,要实现对地方官员如臂使指,以薛白目前的势力还做不到。所以他故意让南霁云以一种看似意外的方式除掉贺兰进明。
&esp;&esp;这种事可一不可再,既然杀了贺兰进明,对李祗就该多加笼络了。
&esp;&esp;打一个、拉一个,才是排除异己的正确节奏。
&esp;&esp;“那就下诏安抚李祗,让他竭诚抗敌,毋使叛军过黄河一步。”
&esp;&esp;“好。”
&esp;&esp;颜真卿于是提起笔,用他那雄秀端正的字迹写了一封奏折,准备呈给李琮。
&esp;&esp;他们商议好政事、递上奏折、天子批允、转达有司,这已经是他们非常习以为常的流程了。便是清正忠诚如颜真卿,也渐渐适应了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
&esp;&esp;薛白看着那一列列漂亮的颜楷,心想,倘若有一天李琮否决了颜真卿的奏章,颜真卿能否坦然接受失去这权力?
&esp;&esp;他知道,必然会有那一天,李琮终会忍不住夺权。
&esp;&esp;可眼下薛白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打败史思明,真正做到“功高盖主”。
&esp;&esp;
&esp;&esp;两天后,薛白终于收到了来自淮南的信,且是一位故人寄来的,让他有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受。
&esp;&esp;展信,入目便是一首小诗。
&esp;&esp;“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esp;&esp;“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esp;&esp;薛白一看这诗就忍不住笑了笑。这诗的意境虽然苍凉、悲伤,可却是李白写的。
&esp;&esp;李白既问了他何日是归年,他便敢答,他希望是明年。
&esp;&esp;明年是应顺二载,也是天宝十四载,他希望安史之乱能彻底平息,让李白再回长安,白日放歌、青春作伴。
&esp;&esp;想到这里,薛白还想到了杜甫。可事情太多,他收回心神,专注看李白信上的内容。
&esp;&esp;李白已追随广陵太守李峘押送了七万石粮食到了睢阳。
&esp;&esp;原来,他们早已抵达亳州,可贺兰进明派人想要接手他们带来的粮草,并以北面混乱危难为由,不让他们的人手过境。李峘不肯,停下打探消息,正遇到了南霁云怒杀贺兰进明一事,于是进入宁陵,暂时平息了事态。
&esp;&esp;薛白本意是让张巡暂辖汴、宋二州,倒没预料到来了個李峘,李峘也是宗室,而且也是吴王李恪之后,是嗣吴王李祗的侄子,信安郡王李祎的长子,总之,叔侄二人一起凑到了黄河前线。
&esp;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