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读书写字都比旁人快,还说让我回家跟你们讲,无论如何,一定要供庭哥儿念下去,咱们庭哥儿是有大出息的人!”
&esp;&esp;这话一说,全家沸腾,尤其是于老蔫,激动地险些落泪。他拉着于熙庭的手不停地夸:“好啊,好啊,咱们老于家也要出个读书人了,说不定以后能考个秀才,这样咱家就不用每年都去服劳役……”
&esp;&esp;于熙庭志向远大:“爷,我不仅要考秀才,还要考举人,中进士,当状元!”
&esp;&esp;于老蔫不懂什么是举人跟进士,也不懂他们怎么厉害,他所见过最能耐的读书人便是秀才,因此他便认定秀才是顶顶好的,但状元谁不知道呢?村里有时会来搭台的戏班子,状元那都是要当驸马的!
&esp;&esp;虽然于熙庭现在还没读出什么来,但老于家已经认定他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esp;&esp;第342章 第十四朵雪花(十六)
&esp;&esp;菊花很羡慕, 羡慕的眼睛都要发红。诚然她也从爷奶爹娘那里得到过“爱”,但像对于熙庭这般浓烈的,她从来没有感受过。
&esp;&esp;丁芬芳很疼她跟梅花的, 有好吃的自己省着那一口不吃也会留给她们姐妹来, 她爹于老三每回去镇子上, 总是想方设法给她跟梅花买点零嘴或是头花,有时还会悄悄给她塞上几文钱。
&esp;&esp;奶奶刘春花的小灶, 菊花也曾蹭过,爷爷于老蔫话少,却会给她编好看又结实的小篮子……正是这些“爱”牵绊住了菊花, 让她舍不得走, 狠不下心不去回报。
&esp;&esp;娘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她能嫁个家境殷实的人家,日后不必下地刨活儿,再能生个大胖小子。
&esp;&esp;爹就不用说了, 爹对她最好的方式,是努力找活做,多攒些钱, 以后好给她跟妹妹添妆。
&esp;&esp;奶也是,她教菊花怎么把衣服缝补的整齐, 教菊花饭菜怎么做才能又节省又好吃,因为她怕孙女嫁了人不会这些,到婆家去会受欺负。
&esp;&esp;菊花以前是满足的, 尤其是在跟抱蛋姐妹几个对比之后, 她家长辈虽不如隔壁于老抠家疼女娃胜过男娃, 可也做得很好了哇, 比不上她家的一抓一大把呢,知足才能常乐。
&esp;&esp;但千不该万不该, 还有个于熙庭做对比!
&esp;&esp;奶从没教过于熙庭做饭补衣服,甚至于熙庭心疼家里女性长辈,主动要进灶房忙时,全家老小都不答应,哪有男人进灶房的!
&esp;&esp;二婶不会盼着于熙庭嫁个家境殷实的人家,二叔也不会给于熙庭攒嫁妆钱。
&esp;&esp;他们希望于熙庭念书识字,考中秀才更改门庭,他们将整个于家的未来都系在于熙庭身上。
&esp;&esp;好羡慕好羡慕,为什么被期盼的人不是自己呢?
&esp;&esp;菊花想不明白啊,听于熙庭跟系统888的对话,自己的智商非但没有不如于熙庭,甚至比于熙庭还高,这岂不是说明,如果她也去念书,能比于熙庭念得还好?
&esp;&esp;那为什么不能呢?为什么爱她的爹跟娘,就只想到给她找个好人家,自己的女儿不供养,反倒去供二房的侄子,为的就是让侄子以后给自己养老,给两个女儿撑腰……难道女儿不能养老吗?如果怕女儿在婆家受欺负,又为什么要把女儿嫁出去,去赌那个不被欺负的可能呢?
&esp;&esp;菊花的脑子越清醒,就越意识到抱蛋那句话无比正确:这个世界很奇怪。
&esp;&esp;真的真的真的很奇怪。
&esp;&esp;一旦认识到了这种奇怪,所有的认知都会随之改变,这太可怕了,所以很多人常常探出手,又决意缩回壳中,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即便“利”是包着糖衣的毒药。
&esp;&esp;但这毒反正又不一定在自己身上发作,至于是传染给别人,或是遗传给自己的女儿,那又有什么关系?
&esp;&esp;菊花也很想被家人这样期待,把全家的资源都倾斜在她身上,供她念书识字,供她科考做官,甚至供她三夫四侍,负心薄情。
&esp;&esp;偏偏大晟朝是不许的,女儿家别说科考,连像男儿那样进学堂念书都不成。听说富贵人家会请西席教导家中女儿,不知教读的书与学堂中是否一样。
&esp;&esp;菊花想,我不觉得我哪里比不上弟弟,可家人跟朝廷都不看重我,我甚至没有要求被偏爱,我只想得到平等。
&esp;&esp;如果这样小小的心愿都不行的话,那是不是证明,错的不是我呢?
&esp;&esp;一想到自己以后也会像亲娘丁芬芳那样,从家里嫁到另一个男人家,生出一个又一个像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