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欲小说>高辣小说>1983发家致富> 1983发家致富 第12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83发家致富 第127章(1 / 3)

牧民说:“你没带磅秤,你怎么收羊?”

牧民女孩走上前,不嫌羊身上沾的粪便和草叶,用手捏了一把羊身,又提起羊后腿掂量了几下,接着干脆地报出价格:“三十三块。”

说话间,她拿出钱包,给牧民数了三张大团结和三个一元钢镚。

职工三号不信,往鼻子里团了两坨卫生纸,坚强地拿着磅秤走过来。

“等等,你先别卖给她,她称得不一定准!”

在收购压力下,职工三号小宇宙大爆发,硬生生摁着羊捆住,称起了重量。

可不称也罢,一称反而发现小羊重量是五十九斤九两,只比女孩估算的少一两!

职工三号瞠目结舌,难以置信,拿着磅秤又反复试了好几次,结果都是这个份量。

“你怎么估得这么准的?!”

女孩骄傲地说:“我天天收羊,一只羊有多少斤,我看看体型,捏一捏皮肉就知道了!”

之后又换了几只羊,无一例外,女孩估算的重量和用磅秤称重的八九不离十。

职工三号心服口服了。

回到收购站,站长看到手上空空如也的职工们,带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你们收回来的羊都放在哪里了?”

职工一号:“……牧民不认得我,不肯把羊卖给我。”

职工二号:“……牧民认得我,但他们已经把羊都卖给阿坦嘎查了,没有羊能卖给我。”

职工三号:“……牧民认得我,他们也没把羊卖给阿坦嘎查,但阿坦嘎查的人收羊速度比我快,最后没抢到羊。”

收购站站站长:……

收购站的职工已经习惯了牧民送羊上门,腿没有阿坦嘎查的勤,嘴没有阿坦嘎查的甜,脑子没有阿坦嘎查的灵。

最终,这场收羊大作战以收购站全面失败告终。

而收购站内原来负责收购羊肉的职工,现在则转去收购牛奶了。

收购站原本算得上查干旗数得上的好单位,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日渐衰败下去。

站长直到退休也不知道,这一场收购站与阿坦嘎查牧民的羊肉收购战的起因,只是一句“你们知道北京羊肉的售价是多少钱吗?”

乌城,矿务局。

贺明珠收到草原的来信,以及随信寄来的一大箱包裹。

贺小弟半个身体都探进了箱子中,一边翻东西,一边报数:

“肉干、奶皮子、炒米……”

阿布日古大爷和恩和森寄来了许多草原特产,天气冷,不用担心食物在运输过程中变质,他们就放开了手脚来寄东西,恨不能将半个草原都寄过来。

此外,他们还派人每月送过来十几头羊,以及数不清的羊头、羊蹄、羊内脏。

贺明珠要给钱,但恩和森却坚决拒绝,直言算钱就是不拿他们当朋友。

因为北京食品公司的业务员是贺明珠牵线联系的,同时也是贺明珠无息借给他们三万块钱,才能付得起收购羊肉和长途运输的费用。

因着上次采访的事,王东文成了贺家的朋友,隔三差五就来蹭饭,临走还要捎带上两罐辣椒酱。

贺明珠托他联系了北京食品公司,找到信誉度最高的业务员,替阿坦嘎查的牧民牵线搭桥,并最终促成了双方合作。

在此过程中,王东文全程追踪报道了阿坦嘎查与收购站的羊肉之争。

他的调查报告内容详实,真实贴切,非常接地气,很快在报社内部刊物刊登,形成内参,并引起了上层领导人的重视。

从阿坦嘎查牧民收购羊肉的事例中,暴露出统购统销的死板,也展现了市场经济在基层的萌芽。

之后,不断有记者前往查干旗进行采访,但由于慢了一步,而且也没有贺明珠这一层关系,他们的报道深度比不上王东文。

继上次对贺明珠的采访之后,王东文又有了一篇代表性的报道,在作为新人,成为报社里数得上的后起之秀。

这都是后话了。

贺明珠专心读信,贺明军走过来,从包裹里拿了块牛肉干丢进嘴里,问贺明珠:

“信里写什么了?”

贺明珠说:“恩和森告诉我,他们嘎查,以及附近嘎查的牧民,现在都在忙收购羊肉的事……”

大队干部负责结算账目,缴纳税款,协调解决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中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干部在北京常驻,负责和北京食品公司对接,办理交货事项。

其他人则分成若干收购小组,有的在查干旗走家串户,从本地牧民手上收购活羊;有的则前往外旗、外盟,在当地设点收购,就地宰杀,将羊肉运往北京。

恩和森去了国家收购计划没有下达和收购计划数量很少的偏僻牧场,向当地牧民收购活羊。

因此,这些原本一板一眼照着计划养羊、经济较差的地区,在有人上门收购活羊后,像是注入了活水,开始翻倍养羊,收入也成倍增长。

贺明军听了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