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章(1 / 2)

就逮着女生好欺负是吧?

要不要脸啊,生活多失意才要在这里找存在感?

下水道生活的阴暗老鼠,不要脸不要脸不要脸不要脸!】

【不说琵琶女了,就算是她丈夫在,白居易想的话他也得唱两句,官大压死民。

白居易是著名的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很多诗体现的是底层百姓的艰辛、朝廷官府的腐败黑暗,除了《琵琶行》《长恨歌》他也有《卖炭翁》《观刈麦》等现实主义诗作。

有些人以自己浅短的目光去随意造谣这样一位诗人和无辜的女性,非但没有凸显你的与众不同,反而体现了你的无知和愚蠢。

无论他人的好坏品性如何,这都不是造谣的理由。

造谣犯法的,小心坐牢啊造谣的小人们。】

诸葛越完全不介意把话说得再难听些,因为真的就有女生被造谣而想不开的。

她不觉得这是懦弱的表现,受害者凭什么要被声讨呢?

网络造谣和暴力是很可怕的,很容易就会毁掉一个人。

小人物

【琵琶女希望给过去的自己寄一封信,一封年少时期待已久的赞扬信。

大白不理解,只是一封赞美的信吗?不给过去的自己出谋划策提点一二,或者告诉她一些良机。

鹅有些懵,这跟鹅想的咋不一样。

和白居易诗中不同的是,心愿屋的琵琶女通透且豁达,她说十五六岁时的自己最想要的就是外界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夸赞。

年少的自己阅历见识只到那了,建议与谋划听得进去也未必做得到。琵琶女了解自己,送礼当然是要送对方喜欢的,而不是自认为为她好的礼物。

她赞美年少的自己,尊重年少的自己,希望她好好享受灿烂的年华,体会每段不同的人生。

人生不能总在后悔中度过。

琵琶女信的最后还是忍不住啰嗦了两句,希望年少的自己多攒些钱,不要随意被人骗了去。】

【琵琶女和大白的交流中还提到了白居易,她说遇到一个自小便勤学苦读的诗人,但这诗人当官后也被流放,郁郁不得志。

可总不能说他不够努力吧。

琵琶女之后是卖炭翁,他们都是白居易诗中的主人公,芸芸众生的一员。

卖炭翁想要一把锋利些砍柴刀,心愿屋升级后多了一本人物志,可以查询许愿者的生平经历。

大白看着翻译出来的鹅文,好奇为什么卖炭翁不许愿把那车炭要回来呢?

鹅真是搞不懂你们这些人啊。】

聚精会神的456立马把卖炭翁全文贴上,这样古代的观众就都能看见,但却不影响直播间的现代网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李世民咬牙念出这句诗,双目通红,“民之苦,朕之责也。”

太监杂役随意欺压百姓,千斤的炭拿半匹红纱和一丈绫就强硬换了去。

李世民不是不知柴米油盐贵的人,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甚远。

如果这物品是宫中之物也许还无法换钱。

若底下人人如此,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会举旗造反?

诸葛越之前卖的唐朝史书自然是没有详细到一个诗人也讲,李世民直接在天幕上问责。

未央宫。

刘彻忽然道:“唐太宗这会估摸着又在哭了。”

他在现代百忙之中特意看了遍这位排在他前头的李世民,确实如主播说的那样,爱哭。

要说疼爱他父皇汉景帝可比李渊多得多,也没把他宠成李世民那样。

【卖炭翁说,这车炭回来了也可能再次被“换”走,也不是第一次了。

民又哪里斗得过官,不如来把好的柴刀,多去山上砍些柴。

这本小说作者有一个主播很喜欢的特点,她写小人物篇时并没有省去底层百姓的辛苦,但是却赋予了他们或乐观或豁达或积极或勤劳的特质。

生活虽然贫苦,但他们也用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小家。

作者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有对笔下人物的怜悯,也有对笔下人物的喜爱。

剖开生活的本质,他们依然热爱生活。

作者并不是歌颂苦难,但是在苦难中仍旧坚守的人值得赞扬。】

【作者写琵琶女时,她会和好友弹曲唱歌斗嘴,会在夏天采莲时摘上两片莲叶做莲叶饭,写她买菜时和菜贩子的讨价还价也写她冬日救济街边的小乞丐,会在别人夸自己琵琶弹得好时藏在琵琶后偷笑。

写卖炭翁进山砍柴时如何消解无聊,甚至意外地捡到过装在树墩上的兔子,写他烧炭的手法非常好,靠这个养活了家里人,写他卖炭钱多时给家里人买什么礼物。

他们都是鲜活的人。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主播觉得这句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