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非洲野生动物的公益片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当ngo利用姚明,将矛头对准国人的时候,事情就越来越不对劲。
比如06年,ngo邀请姚明做鲨鱼保护的代言人,让姚明得知鱼翅消费给鲨鱼种群带来巨大且唯一的伤害,从事实来看就有些鬼扯了。
可惜姚明和国人都被蒙在鼓里,还憨憨地表示,不吃鱼翅,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并宣布自己再也不吃鱼翅,同时希望自己的举动可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
今年,在休斯敦,姚明为ngo拍摄了第二条公益广告“拒绝食用鱼翅”。
相应不久之后,还会有动作,因为上海男篮吉祥物也是鲨鱼,但我们不应该会怪姚明。
不过,这也造就一个事实,姚明很有知名度,而他又是中国人。
宣传上,给人的感觉,我们是每年捕杀七十万吨鲨鱼的罪魁祸首。
当网络上图片出现之后,本视频主,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蒲岐。
才知道乐清蒲岐的鲨鱼加工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当时渔民从外地贩来鲨鱼,由于工艺有限,只能将鱼鳍等名贵部位转手给广东、福建等地,自己则是粗放式的加工鱼皮、鱼脑以及腌制鱼肉,以较低的价格出售。
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积累,当地也逐渐改变着原先的粗放加工模式,渐渐走上正轨,由此形成了一条明显的产业链。
外地一些被割走鱼鳍的鲨鱼,也被卖到这里,由当地刀工再利用,加工成各色鲨鱼制品。
客商不断聚集,蒲岐的鲨鱼加工名声越来越大,至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鲨鱼制品加工,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目前,乐清市有近30家企业从事该行业,其中部分深加工企业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然而随着一些媒体报道一组照片,蒲岐平静的业态被打破。
蒲岐作为鲨鱼加工基地,随即被推上风口浪尖。
报道出现了偏差,中国鲨鱼捕杀量只在十五名开外,而蒲岐这个小地方并不捕鲨。
几乎所有鲨鱼都是外地渔民在拖网时混捕到的,鲨鱼被捕上来后,很快就会死亡。
还有部分是从台湾买过来的鲨鱼头,以及外国捕捞船上割了鱼鳍的鲨鱼。
视频主有采访到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
蒲岐的鲨鱼加工产业,得到了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废物利用”,因为与其让人拿走内脏扔回海里,不如把这些资源充分加工利用。
鲨鱼因为没有泌尿系统,浑身都是尿骚味,西方确实没什么人愿意拿鲨鱼肉大快朵颐,往往利用鲨鱼器官和软骨组织,提炼一些物质,应用在保健、医药品和化妆品。
当地收购死去的鲨鱼,利用率高达98,物尽其用。
鱼翅、鱼唇、鱼油、鱼皮、鱼软骨、鱼肉、鱼肚、鱼脑、鱼标本等9大类100多个品种。
我国鼓励对鲨鱼的整体利用,禁止对鲨鱼的局部利用,如果出现违法行为,将被查处。
有为家族打理水产品生意的受访者,告诉视频主,从小看着父亲和兄弟为鲨鱼加工忙活,用的都是人家“不要”的东西。
尽管目前销售情况没有受到影响,但行业形象受损是肯定的。
视频主针对这个问题,还询问了水产有关专家,各方面专家经过缜密调查,披露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沿海渔民从来就没有专门捕捞鲨鱼的习惯和传统。
国家也坚决反对这样的行为。
只是偶尔在捕捞作业时,偶然捕到鲨鱼,数量极少,都是兼捕所得,更不存在国家专门捕鲨鱼的行业和组织。
因为这类偶尔捕到的鲨鱼不可能再存活,不利用也是资源的浪费。
但是ngo组织通过明星效应,特别运用中国自己的明星做宣传,给世界的感觉就是鲨鱼灭绝,都是中国人的错,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吃鱼翅造成的。
从那时直到现在,再到网络上出现的一组图片,让中国人时刻产生强烈的负罪感。
最后。
作为“理中客”,理智、中立、客观的评价必不可少。
有句话叫做,谁污染,谁治理。
“鱼翅”消费主要是富人,富人更应该为环保做出贡献和承担责任,而不是盯着穷人,教育穷人,洗脑穷人。
同时中国也不是鲨鱼主要捕杀国,只是加工国。
所以普通人安安稳稳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不要接受这种洗脑,背上保护环境的大锅。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