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sp;“我们能不能阻止这场大战?”
&esp;&esp;“别,师叔,这些人杀红眼不管不顾。别说你我二人,就是整个武当都在这里,也拦不下来。师叔,平日在武当也没见你有多好心,杀那和尚更是毫不留情,怎么今日会这般?”
&esp;&esp;邓春琳站起身形,忧伤道:“好心不好心再说,我只是不喜欢打仗。拦不住就不拦。走了,大眼。”
&esp;&esp;罗有文跟着起身道:“师叔,这还打仗呢?怎么走?”
&esp;&esp;“我不拦他们打仗,他们也别想拦住我的路。眼不见心不烦,不想看死人。”邓春琳一把抓住罗有文的腰带,飞上天空往北而去。
&esp;&esp;长天之上,邓春琳正好看到独孤家的兵马往陇南成而来,浩浩荡荡,看不到头。
&esp;&esp;这一日,山南道节度使典卫虎带兵打破陇南城,却被陇南道节度使但骁和独孤一道联手包了饺子,三万兵马或降或死,没有一个逃回山南。
&esp;&esp;典卫虎人头悬在了陇南城头。
&esp;&esp;西梁与独孤家的第一战完败。
&esp;&esp;北周襄平,赵计元的大军已然围城。
&esp;&esp;七万人马围困一国之都,赵计元要么是自负,要么是太傻。
&esp;&esp;能够算计姬存秀,截杀姬玄典的赵计元当然不是笨蛋,七万人马围攻襄平在赵计元看来完全是杀鸡用牛刀。可是他不把七万兵马摆在这里也没处去放。
&esp;&esp;北周目前的形势就是毕其功于一役,隔岸观火的人就等着赵家和姬家决出胜负,谁赢了就听谁的。
&esp;&esp;忠于赵家的人和忠于姬家的人都已经浮出水面,都在这襄平城内城外相持。
&esp;&esp;赵计元没必要分出兵马去对付墙头草,索性就把人马堵着襄平城,慢慢耗着。耗到城中无粮,耗到北周军心崩溃,耗到朝中大臣失去耐心。
&esp;&esp;背靠高平的赵计元最不怕的就是耗,他耗得起,姬家却耗不起。
&esp;&esp;忠于姬家的兵马也要吃饭拿饷,赵计元围城,各地赋税交不上来,到时候单靠没有收入的国库去养,又能养多久?
&esp;&esp;就算那些人不拿饷也要忠于姬家,可他们终究还是要吃饭,一座孤城的襄平,南北无援,城中钱粮管得住几年?
&esp;&esp;成竹在胸的赵计元这几日做梦都会笑醒,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人能救姬家。
&esp;&esp;东齐,北燕?这些国家不趁火打劫都算是良心大大的好,哪会多此一举相救北周。
&esp;&esp;襄平城中,尚未成年的姬文每日愁容满面的看着文武百官吵来吵去。
&esp;&esp;除开大将军程再幸为首的忠于姬家的人,剩下的人中已经有一部分开始有投降的念头。
&esp;&esp;从四品太中大夫宣赞便是投降派的活跃人物之一。
&esp;&esp;今日朝议,北周上下照旧是一片哀鸿之色。
&esp;&esp;国之将亡,谁也笑不出来、。
&esp;&esp;姬文坐在龙椅上百无聊奈,下面大臣说的话他听不懂,也不想听。
&esp;&esp;说到底,姬文不过是傀儡皇帝,一应大小事物都是程再幸和姬存秀的弟弟新罗王姬存源在打理。
&esp;&esp;宣赞眼见今日也无人站出来说投降一事,他再也不愿再等下去。宣赞离开自己的位置站到百官中间,高声道:“陛下,臣太中大夫宣赞有事启奏。”
&esp;&esp;宣赞正了正心神,神色凝重道:“陛下,乱臣犯境,襄平式微,值此危难之际,臣等本该齐心协力,同诛叛臣。然靠山王身死异国,归德大将军陈林,忠武将军董建山,宣威将军邓敏先后叛国。而今襄平军马虽有十万,却并非全是善战之辈,除开程大将军本部人马,其余人等均是未曾动过刀兵,能否敌住城外赵计元的兵马犹未可知。”
&esp;&esp;精气神早已不在最佳状态的程再幸比起靠山王姬玄典虽要小二十来岁,却已是八十往上的老人,三朝元老程再幸脸色如常,低声问道:“宣赞,你到底要说什么?”
&esp;&esp;摄于程再幸威势,宣赞身体有些发抖。只是一想到赵计元兵马压境,宣赞瞬间不再害怕,抬高声音道:“大将军,兵不善战,城又被围,各地勤王之军迟迟不见踪影,城中粮草日渐耗去。若是无人破局,襄平城破不过是迟早之事,我等又何必苦苦守着这孤城不放?非要等到粮绝之日再去决死一战或者开门投降?”
&esp;&esp;宣赞的问题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回应。今日宣赞说的这些,文武百官都知道,都看得出
情欲小说